查询一下
投袂而起
[tóu mèi ér qǐ]
基本释义
褒义
承接
基本
一甩袖子,站立起来。表示奋起立即行动。也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投:挥。
袂:衣袖。
而: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
起:兴起;发动。
例 句
1.
听到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的消息,他
投袂而起
,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敌的行列。
2.
面对公司的危机,他
投袂而起
,主动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3.
得知朋友陷入了困境,他
投袂而起
,立刻动身前往帮助,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义气。
成语故事
楚王派申舟出使齐国,说:“我特意不向宋借路。”而去齐国必经宋。庄王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说:“我也特意不向郑借路。”楚庄王之所以这样做,是故意挑衅。申舟早年在孟诸会猎时,曾得罪过宋君,便说:“郑国能忍辱不伤害楚国的使者,而宋国不能忍辱,必定会杀害楚国的使者。这次我是死定了。”庄王说:“他敢杀害你,我就兴兵讨伐他。”于是,申舟就把后事托付给儿子,出使齐国。申舟到了宋国,被拦住了。宋国的大臣华元说:“从我们的国土上经过,不事先借路,是鄙视我们;鄙视我们,意在灭亡我们。杀掉申舟,楚国必定会讨伐我们。楚国来讨伐,我们定将灭亡。反正都是灭亡。”于是把申舟杀了。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非常恼怒,迫不及待地发兵攻宋。光着脚跑到院子里,侍从才送上鞋子给他穿上;出了门,才送来剑佩上;到了市街,才把车备好乘上。后用来形容精神振奋,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奋袂而起
反义词
垂头丧气
萎靡不振
同义异形
词组
奋袂而起
拂袖而起
出 处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
引 证
1.
如果日本和我们真的开衅,我只有投袂而起,效死疆埸。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五回
2.
然念及蜀事糜烂,吾父老子弟正在颠连困苦之中,不能不投袂而起。
现代·李劼人·《大波》·二部五章
3.
有事则投袂而起,负甲先登。
唐·李德裕·《赐石雄及三军敕书》
4.
自从实行法币以后,潘先生常常自悲“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有半年工夫他当真不大热心于公债市场,但是卢沟桥事件蓦地到来……这可刺激了潘先生,立即“投袂而起”了。
现代·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四
5.
我太宗志在救焚,心存拯溺,因兹感激,投袂而起,车及于平阳之郊,剑及于盟津之会,既而戡翦多难,克清中夏。
唐·彭殷贤·《应文辞雅丽科对策》
6.
春夏之交,风鹤震惊。流闻黟、祁间杀贼差强人意。卧病委顿,为跃然投袂而起。
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八O·回金正希馆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