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挟山超海
[xié shān chāo hǎi]
基本释义
中性
连动
基本
用胳膊夹大山跨越大海。
比喻
比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也用来比喻威力极大,能做出难以实现的事情。也泛指本领、技能高强。
挟:夹持。
山:泰山。
超:跨越。
海:北海。
用法提示
含惊叹意。
易错点
挟,不读jiā。
例 句
1.
这项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像是
挟山超海
,虽然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
2.
他总是以
挟山超海
的气势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从不畏惧失败,也从不放弃追求。
成语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要求孟子讲讲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讲过桓、文的事,我也没听过,我可以讲讲怎样做一个王天下的君王。”齐宣王说:“要怎样才能做一个王天下的君王呢?”孟子说:“保护人民。有些君王对这一点,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肯做。”齐宣王问:“不能做和不肯做怎样区别呢?”孟子说:“譬如要一个人挟持着泰山跳过北海,这是不能做,要一个人为长者折一根树枝,他不做,就是不肯做。有些君王做保护人民的事,不是象挟持着泰山跳过北海那样的不能,而是象折一根树枝那样不肯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蒸沙成饭
煎水作冰
敲冰求火
天方夜谭
反义词
轻而易举
易如反掌
不费吹灰之力
同义异形
词组
拔山超海
出 处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引 证
1.
孟子谓保民而王,易若折枝,而非挟山超海之难,不为过论。
南宋·范成大·《论邦本疏》
2.
某以一身肩荷七省,何异挟山超海之难。
明·卢象昇·《卢忠肃公书牍·与某书》
3.
劝富人分财,其势同于挟山超海,此必不得之数也。
清·李渔·《笠翁偶集·六·颐养部·富人行乐之法》
4.
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
唐·王义方·《弹李义府 疏》
5.
而一语之发,如石投水,遂使挟山超海不为之难,而枯木寒灰,果至再作。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 二〇·上宰执》
6.
湘烟便与他们讲解学习,便得通晓,真个射箭有百步穿杨之技,骑马有挟山超海之能。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上编二
7.
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
8.
夫天下之事,顺人情而行之,则如水之就下,咈人情而行之,则有挟山超海之难。
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
9.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近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