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
[yáng fèng yīn wéi]
点击听阳奉阴违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转折)
基本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不去执行。指言行不一的两面行为。
阳:表面上。
奉:信奉,遵照。
阴:隐藏的。
违:违背。
例  句
1. 他在公司里总是阳奉阴违,表面上赞同经理的决定,暗地里却私下和同事抱怨。
2. 尽管她在父母面前装出一副听话的模样,但阳奉阴违的她实际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成语故事
范景文,作为明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他在《革大户行召募疏》中提出了深刻的改革建议,以应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员富裕而民众贫困,官员安逸而民众劳苦的问题。在文中,他明确指出:“一旦发现有人与官吏勾结,表面上假装遵从法令,实则暗中违背,名义上退出却仍暗中参与,我必将以白简记录下他们的罪行,随后进行严厉惩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奉阴违”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行为模式。其中,“阳”代表着表面或当面,“奉”则意味着遵从或照办,“阴”则指暗地里或背地里,“违”则是违逆或违背的意思。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
出  处
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
引  证
1.
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
2.
不是派你去侦察一男一女么?现在你的罪状就是阳奉阴违。 现代·茅盾·《腐蚀·十二月十日》
3.
要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特别要坚决反对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错误态度。 当代·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4.
你的令旗指到哪里,我们将士杀到哪里,决不会有人敢三心二意,阳奉阴违。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一〇章
5.
不是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而是拆毁这个长城,或是阳奉阴违,要做不做地讲一顿“团结”。 现代·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二
6.
此等弊窦,在从前督抚历经严禁,稍为敛戢者固有,而阳奉阴违者实多。 清·汤斌·《汤子遗书·九·严禁征收钱粮、勒索火耗、私派之弊,以恤民艰、以清赋税告谕》
7.
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定书者,校各本之长短,别白而定一尊也。夫子此举,本是刻书,而从事诸人,遽欲定书,又不敢显背夫子之言,乃成阳奉阴违之举。 清·王筠·《清诒堂文集·五·上春圃先生书》
8.
余荩臣取过看时,只见上面写的无非劝戒属员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等语。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