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
[rěn wú kě rěn]
点击听忍无可忍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要忍受也无法忍受。也多指被逼受辱达到极限(而不得不采取回应的举动)。也指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忍耐到了极点,而无法再忍受;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忍:忍受;忍耐。
无:没有(跟“有”相对)。
可:能够。
忍:忍受;忍耐。
用法提示
含愤慨意。
例  句
1. 面对邻居家孩子连续几天的喧闹,李先生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去和他们谈一谈。
2. 在经历了多次的恶意骚扰后,她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报警处理。
3. 公司里不断传出的流言蜚语让王经理忍无可忍,他决定召开一次会议,澄清事实。
成语故事
《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明帝临崩时,床下受遗诏,拜曹爽为大将军,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封散骑常侍。孙礼为人正直光明,使曹爽行事不便,就将孙礼外放为扬州刺史。旋因争议清河、平原地界问题得罪了曹爽,被弹劾判罪五年,后又改任为并州刺史。当时朝政由曹爽专权,国势日渐衰退,孙礼要去并州上任前去拜见太傅司马懿,孙礼面有忿色,却不说话。司马懿问孙礼是嫌并州地太小,还是怨恨分界的事处理不公?孙礼说自己气愤的是没办法报明帝所托,辅佐魏室,如今曹爽专擅,天下骚动不安,国家就要危亡了!孙礼说得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司马懿听了劝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意思就是说:你先不要悲伤,要能够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才能成就大事,想把曹爽除掉,现在还不是时机。这里的“忍不可忍”就是指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演变到后世多改作“忍无可忍”,意思是忍耐到了极点,无法再忍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拍案而起
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  处
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孙礼传》
引  证
1.
诸君今日奔走呼号,前后响应者,岂非以美人不以平等待我,不以自由与我,受无可受,忍无可忍,始起与之争么? 无名氏·《拒约奇谈》·二
2.
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一四
3.
可是这位校长先生系武昌高等师范毕业,受过高等国民之师表的教育,竟能做出这种教人忍无可忍的压迫手段!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启事》
4.
挨过八阅月,儿忍无可忍,坚欲赴金山省视,不得已,只可任其远行。 清·碧荷馆主人·《黄金世界》·一二回
5.
有时候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就在昏黑的夜里,偷偷摸摸的从家里出来……鼓着勇气,费许多顾虑,才敢从她的门口走过一次。 现代·郁达夫·《逃走》
6.
下面难民之群中,发生了断断续续的一二声不敢哼出来而又忍无可忍的呼号。 现代·茅盾·《清明前后》
7.
这并非生性好乱,倒是因为民族已经到了危亡的关头,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使人民大众感到忍无可忍了。 现代·唐弢·《争取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8.
公主未免挟贵自尊,暖忍无可忍。 近代·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第六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