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
[róng huì guàn tōng]
点击听融会贯通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
基本
①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②融合无隔阂。
融会:融合领会。
贯通:贯穿前后,透彻理解。
易错点
注意 "融"和"会"的写法。
例  句
1.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他终于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2. 在掌握多种语言后,他能够将这些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成语故事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后世尊称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学以居敬穷理为主,为集宋代理学大成者。“理”是朱熹学说的核心,在《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中,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阴阳万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为了穷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过对事物的研究观察,才能获得“理”,读书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当时有人认为朱熹的治学方法太过繁琐,且天地之理何其庞杂,怎么可能完全穷尽?于是他们认为应该摆脱这些繁琐的知识,将一切的法则与行为视为心性的呈现。朱熹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权书〉一文中说到:认为一个学者必须先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后,才能够举出一例就通晓其他各事,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融合、贯穿,最后获得全面的领会。如果没有打好学问的基础,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通常都会流于空想而不切实际。后来原文中的“融会贯通”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淹会贯通
贯通融会
出  处
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五二·答姜叔权(其一)》
引  证
1.
只见他念得嘴角生白沫,辛苦倒也辛苦,可惜不能融会贯通,领会大意,结果只能层层加码,越讲越厚,越念越糊涂。 现代·周涛·《贪官九像》
2.
更宜于日用事物,经书指意,史传得失上做工夫,即精粗表里,融会贯通,而无一理之不尽矣。 《朱子语类》·卷九
3.
民间的、民族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 当代·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
4.
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融会贯通。 当代·孙犁·《〈秀露集〉后记》
5.
鱼羹何处无之,若能赢得米舍兰的两颗星,事情就不简单……刀法上有考究,然后火力的强弱,时间的久暂,佐料的配搭,咸淡的酌量,都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6.
渐而搜集事实,融会贯通,立生物进化之大原。 现代·鲁迅·《坟·人之历史》
7.
随着个人的喜爱,自己选择一种字体,同时尽量多看各种法帖墨迹,融会贯通,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讲点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