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点击听斩草除根的拼音
基本释义 连动
基本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
比喻
比喻彻底清除祸根,不留后患。
斩:砍。
草: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
除:去掉。
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例  句
1. 对于这帮恶人,我们务必斩草除根,才能杜绝后患。
2. 做事要斩草除根,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确保事情彻底解决。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陈一起讨伐郑国。郑庄公请求陈桓公,希望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劝他说:“与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能失掉这个传统。我看还是与郑国讲和吧!” 陈桓公听了弟弟的话,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是强大的国家,我担心他们难为我;可郑国是一个小国,我去攻打它,他们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就攻打郑国。两年以后,郑国强大起来,派兵侵袭陈国,把陈国打得大败。邻国眼看着陈国吃了败仗,他们却坐而不救。人们议论说:陈国自找苦吃,长期作恶事不知改悔。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这犹如燎原烈火一样,无法扑灭,必然最后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国家的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连根挖掉,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做,善事才能伸张起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赶尽杀绝
剪草除根
削株掘根
反义词
放虎归山
同义异形
词组
剪草除根
削草除根
出  处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引  证
1.
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2.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北朝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3.
大军不日入商洛山中搜剿,务期扫清余氛,斩草除根。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四章
4.
必须斩草除根,春到萌芽不发。 元·杨暹·《西游记》·第一本第二出
5.
开国之去奄人,乃斩草除根之时,不可失也。 清·唐甄·《潜书·去奴》
6.
一口咬定武爷是匪线,又好像抱定了斩草除根的意思,说武爷的儿子就是第一个匪首。 现代·李广田·《银狐集·乡虎》
7.
(黄宗旦妻道)莫若傍今杀了,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 宋·佚名·《五代史平话·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