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步自封”的典故源远流长,它源于两个独立的历史故事,后被融合为一,用以形容那些固守旧有方式、不思进取的人或态度。
“故步”这一词汇的出处可追溯到《汉书·叙传上》,其中记载了东汉学者班嗣的故事。班嗣家中藏书丰富,常有人前来借阅。他虽也研习儒学,但更偏爱老庄之道,认为老庄学说倡导的自然无为、淡泊名利与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仁义截然不同。因此,当有人欲借阅老庄之书时,班嗣会劝诫他们,既然已选择儒家,便无需再涉足老庄,以免重蹈《庄子》中燕国人学赵人步法的覆辙,最终不仅未得赵人之雅步,连自己原本的走路方式也忘记了,只得爬行而归。
而“自封”的典故则出自晋代庾阐的《断酒戒》。在这篇文章中,庾阐阐述了自己戒酒的原因,但喜爱饮酒的朋友却反驳道:“酒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连古代的圣贤也不例外,他们也未因此丧失本性。你却把酒器打破,自我设限,岂不是只忌口而不忌心?”这里的“自封”即指自我设限,自我封闭。
后来,这两个典故中的“故步”和“自封”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故步自封”,用以描述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设限的心态。这个成语也常被写作“固步自封”,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守旧,要勇于创新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