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
[huò qǐ xiāo qiáng]
点击听祸起萧墙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祸:灾殃,苦难,跟“福”相对。
起:开始。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用法提示
含惊叹意。
例  句
1. 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一场误会而祸起萧墙,亲情变得支离破碎。
2. 这个公司内部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祸起萧墙,最终走上了法庭。
3. 在没有妥善解决内部矛盾之前,团队很容易祸起萧墙,影响整体的发展。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贵族叫季康之,他只不过是个卿大夫,但骄横跋扈,实际权势已超出了国君之上。这时的国君鲁哀公,对季康子的野心也有所警惕。有一年,季康子又想扩充实力,攻伐他封地——费邑附近的颛臾。这颛臾本来就是附属于鲁国的小国,因此包括孔子在内有许多人都反对季氏,而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有和季路因为是季康子的家臣,都愿意听从主子,支持季氏。于是孔子劝阻道:季氏攻伐臣服鲁国的小国,是很不仁义、不得人心的,我替你们担心的是季氏的祸患并不在颛臾上,而是深居在萧墙之内的国君,他能让季氏以及你们这班人为所欲为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变生肘腋
兄弟阋墙
同室操戈
煮豆燃萁
尺布斗粟
季孙之忧
萧墙之祸
衅起萧墙
祸发萧墙
反义词
敌国外患
兵临城下
大军压境
同义异形
词组
变起萧墙
祸生萧墙
祸兴萧墙
萧墙祸起
祸发萧墙
祸稔萧墙
衅发萧墙
萧墙之变
出  处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孔子等·《论语·季氏》
引  证
1.
忧在腹内,心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 唐·魏征·《隋书·庾季才传》
2.
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 近代·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四七回
3.
残暴是入侵者并不可怕,内部的凝聚力足以抵抗;祸起萧墙,引狼入室才是最可怕的。 王禾芬·《团结就是力量》
4.
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 汉·蔡邕·《刘镇南碑》
5.
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墙。 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6.
妾本欲与郎君共期偕老,不料上天降罚,祸起萧墙,今日尽此一欢,明朝便当永别。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二
7.
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神,未有不遭其害。 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八回
8.
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 晋·慕容垂·《上苻坚表》
9.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一作“用”)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