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点击听名副其实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名誉,声誉。
副:相称,符合。
其实: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例  句
1.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灯火辉煌,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2.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名副其实的文学佳作。
3. 这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的曹魏官员王修,以其正直的品格著称,他曾在曹操麾下担任司金中郎将,并随后晋升为魏郡太守。在治理地方时,他严惩强权、赏罚分明,并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因此深受民众的爱戴。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王修向曹操呈上一份建议,他写道:“我深知,如同枳棘之林无法孕育出栋梁之才,涓涓细流也难以汇聚成汹涌的波涛。我虽在职七年,但忠诚与直言却未能在此时得到彰显,功绩也未能被世人所看见。我对此深感欣慰于所得到的,但又为未能回报而心怀愧疚,常常夜不能寐,甚至忘记进餐。这是为何呢?”在这段话中,王修以“枳棘之林”和“涓流之水”自喻,意在含蓄地表达自己在位多年却未获晋升的境况。
曹操在阅读这封信后,回复了一封《与王修书》。在信中,他写道:“你修身养性,品德高尚,声誉远播至本州。你的忠诚与才能,已成为世人的美谈。你的名声与实绩相符,远超过常人。”曹操高度赞扬了王修的品行和才能,认为他名副其实。不久之后,曹操便提拔王修为魏郡太守。
这就是成语“名实相副”的起源,它用来形容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也可以表达为“名副其实”或“名实相符”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名不虚传
名下无虚
名不虚立
当之无愧
表里如一
表里相符
名符其实
反义词
名不副实
声闻过情
徒有虚名
徒有其名
名过其实
有名无实
虚有其表
名存实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同义异形
词组
名符其实
名实相副
名实相符
出  处
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
引  证
1.
这何足为奇?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实,不然依阿阉寺,招权纳贿,也算不的一个进士。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〇回
2.
我看为名副其实,这节日干脆叫”龙子节“得了。 现代·闻一多·《端午节历史的教训》
3.
故夫孝子慈孙之欲显其亲,莫若使名副其实而不浮,则天下心服之矣。 宋·范祖禹·《唐鉴·玄宗中》
4.
武进赵恭毅公申乔,仪状奇古,圭角岸然。长户部时,人呼冷庙龙王,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
5.
他父女意思之间,常表示他这位姑娘能接家传的,现在看她这般嫩手,未必能名副其实。 现代·张恨水·《啼笑因缘》·六回
6.
使一切公仆各尽所能,以为人民服役,然后民国乃得名副其实矣。 近代·孙中山·《与段祺瑞书》
7.
他觉得,这次割麦子名符其实的是收获胜利果实。 当代·浩然·《艳阳天》·第一〇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