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作为《春秋》的注解,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至汉朝演变的重要典籍。其中一段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和语言的意义:“人之所以贵为人者,以其能言也。若人不能言,何以称人?而言之所以贵者,以其能信也。言而无信,何贵乎言?”这段话强调,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能够说话表达。若不能言语,便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而语言之所以珍贵,在于它能够承载和表达信誉与承诺。若说话不算数,失信于人,那么言辞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成语“言而不信”便源自这一思想,意指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这里的“信”代表着信誉和诚实,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一个人若“言而无信”,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诚信,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