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不信
[yán ér bù xìn]
点击听言而不信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说话不讲信用。
言:话。
而:连接同类的词或句子。
不信:不诚实;不信实。
用法提示
用于处事。
例  句
1. 他经常言而不信,所以他的承诺很难让人相信。
2. 在人际交往中,言而不信的行为只会破坏信任和友谊。
成语故事
《谷梁传》作为《春秋》的注解,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至汉朝演变的重要典籍。其中一段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和语言的意义:“人之所以贵为人者,以其能言也。若人不能言,何以称人?而言之所以贵者,以其能信也。言而无信,何贵乎言?”这段话强调,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能够说话表达。若不能言语,便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而语言之所以珍贵,在于它能够承载和表达信誉与承诺。若说话不算数,失信于人,那么言辞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成语“言而不信”便源自这一思想,意指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这里的“信”代表着信誉和诚实,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一个人若“言而无信”,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诚信,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轻诺寡信
自食其言
出尔反尔
背信弃义
食言而肥
言而无信
反义词
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
一言为定
说一是一
说一不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同义异形
词组
言而无信
出  处
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泰族训》
引  证
1.
言而不信,如畜类一般。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一百二十回
2.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以为言? 战国·谷梁赤·《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