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
[huǐ jiā shū nàn]
点击听毁家纾难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连动
基本
指倾尽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或民难。
毁:破坏,毁坏。
家:家财,家产。
纾难:解除危难。
易错点
难,不读 nán。
例  句
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毁家纾难,将全部积蓄捐献给了灾区。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公元前666年的秋天,楚国令尹子元率领六百辆战车攻进了郑国的桔柣门。诸侯军赶来救援郑国,楚军便在夜里逃走了。公子元攻打郑国回来后,就住在楚文王的王宫里。楚国大夫斗廉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就去劝阻公子元。结果,公子元把斗廉拘捕起来并给他带上手铐。公元前664年的秋天,楚国申县之长斗班杀了公子元。当时,斗谷於菟(即令尹子文)做令尹,他自己捐弃家财以缓和楚国的危难。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国尔忘家
舍身为国
大公无私
精忠报国
毁家纾国
反义词
卖国求荣
损公肥私
里通外国
同义异形
词组
毁家纾国
出  处
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年》
引  证
1.
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毁家纾难,以赎门户之愆。 元·脱脱等·《宋史·度宗记》
2.
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守室。 清·吴沃尧·《痛史》·二十五回
3.
他毁家纾难,拿出自己的家产,编练义勇军,准备浴血抗战。 当代·杨肇林·《最后的水师提督:李准传》
4.
况干戈动地之际,尤功名反掌之年,有能团练成军、出奇取胜,或能毁家纾难、奋臂首唱者,倘机在呼吸,当不从中制。 明·姚希孟·《拟谕文武百官及军民人等诏》
5.
当时事艰难之秋,尤宜毁家纾难,先后凑捐钱一千串、银一千零四十七两以资其行。 清·骆秉章·《江巡抚之母捐助军饷请封片》
6.
自古忠臣毁家纾难,史不绝书。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〇章
7.
昔卜式输财助边,子文毁家纾难,卒达其望治之目的。 现代·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8.
惟当竭诚启沃,戮力弼谐,尽毁家纾难之谋,继图国忘身之策。 唐·钱珝·《代史馆王相公谢令枢密使宣谕奸邪表》
9.
崇祯甲申,李自成破都城,帝殉国变,公忽踉跄归里,拟毁家纾难,而亲族已多离散,无应之者。 清·毛祥麟·《墨馀录·七·大宜公遗事》
10.
(叶)星期前宰宝应,值三逆倡乱,驿道云扰,黄、淮交涨,堤岸屡决,毁家纾难,民赖乂安。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四·叶星期初不满于汪钝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