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异己
[pái chì yì jǐ]
点击听排斥异己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基本
打击、排挤与自己立场、观点不同或派系不同的人。
排斥:排除;驱逐。
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
例  句
1. 在这个团队中,有些人总是倾向于排斥异己,导致团队氛围紧张,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
2. 在某些组织中,领导层可能会利用权力排斥异己,以保持自己的权威和控制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党同伐异
反义词
戮力同心
求同存异
兼容并包
同义异形
词组
排除异己
出  处
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滂传》·六七
引  证
1.
颉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托疾不还。 唐·房玄龄等·《晋书·殷颉传》
2.
吴越王弘佐初立,上统军使阚璠强戾,排斥异己,弘佐不能制。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二八三
3.
自崇宁初,蔡京辅政,首乱旧章,排斥异己,汲引同类。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四八·靖康元年六月五日庚子》
4.
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 现代·鲁迅·《华盖集·补白二》
5.
而乃进用匪人,习成朋比,排斥异己,公肆诞谩。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
6.
而李孜省、邓常恩方进用,安因彭华潜与交结,籍以排斥异己。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明史·刘珝传》
7.
中国现在道路少,虽有,也很狭,”生存竞争,天演公例“,须在同界中排斥异己,无论其为老人,或同是青年,“取而代之”,本也无足怪的,是时代和环境所给与的运命。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