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基本释义
贬义
因果
基本
尾巴太大,掉转不灵。
比喻
比喻属下势力强大,或组织庞大、涣散,难以指挥调度。
古义
旧时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指挥。
今义
现在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尾: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大: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不:表示否定。
掉:摆动。
例 句
这都由元爰贪赂纵奸,酿成戎祸,渐渐的
尾大不掉
,反为夷狄所制呢。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灵王消灭了陈、蔡两个小国之后,准备在蔡设置城邑,派楚公子弃疾担任蔡公,管理蔡地的事务。当时,楚公子弃疾已经手握重权,名闻诸侯,如果再让他担任蔡公,掌管蔡地,就像是为虎添翼,留下隐患。为此申无宇委婉地说:“最了解儿子的莫过如父亲,最了解臣子的莫过如君王,公子弃疾是大王的儿子,如何安排是大王的事。不过我听说从前郑庄公建栎城,后来两个儿子争王位,盘踞在栎城的那个最终夺得王位。相反,齐桓公建谷城,派外人管仲掌管城中事务,到今天仍然平安无事。这就是亲贵大臣不宜出任地方官,逃亡来的臣子不宜担任朝中要职的原因啊!大王难道不应该再认真考虑吗?” 楚灵王听后,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又问道:“一个国家除了都城外,如果另外还有一座大城,那将会怎样呢?”申无宇回答说:“历史上诸侯各国据大城反叛的例子很多,从前郑庄公的弟弟段据京城反叛,守国的大臣据萧、亳异地杀了君主子游,齐大臣雍廪据渠丘杀齐君无知,卫大臣宁殖、孙林父据蒲、戚异地驱逐了国君。因此一个国家别外还有一座大城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树枝的末端过重会折断,动物的尾巴过大难以摇动一样,这些简单的道理,大王应该知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但楚灵王最终还是拒绝了申无宇的劝告,坚持让弃疾担任陈蔡公,负责陈、蔡地的事务。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末大必折
强枝弱本
末大不掉
尾大难掉
反义词
强干弱枝
精兵简政
挥洒自如
同义异形
词组
尾大难掉
末大不掉
出 处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
引 证
1.
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
明·郎瑛·《七修类稿·张友谅始末略》
2.
待小子慢慢的道来,劝谕那世间为奴仆的,也学这般尽心尽力做家做活,传个美名;莫学那样背恩反噬,尾大不掉的,被人唾骂。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五
3.
如有此文武全才,据襄阳形胜之地,经营日久,纵不能效法韩信王齐,安能保其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四章
4.
这时第六镇驻在南京,齐燮元飞扬跋扈,处处显出骄横之气,上则使李督军感到尾大不掉,下则使张仲和一班部属事事为难。
现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四章
5.
《你我》原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东西;变成那样尾大不掉,却非始料所及。
现代·朱自清·《文集自序》
6.
草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要(腰)则不掉矣。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7.
人主失其柄,必有大臣跋扈之患;朝廷失其柄,必有尾大不掉之患;中国失其柄,必有外国交侵之患。
宋·熊克·《中兴小纪·一·建炎元年五月戊午》
8.
国初,以唐为鉴,削方镇之权,以绝尾大不掉之患,是矣。
宋·李纲·《再与吴元中书》
9.
上边用人行政没有精明强干的宰相和他的寮属认真负责,下边的地方官吏则为所欲为,实际上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10.
自李唐中微,天下多事,诸节度各聚州兵,据征赋以自支,故有尾大不掉之衅起矣。
宋·范仲淹·《与省主叶内翰书》
11.
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