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安内攘外
[ān nèi rǎng wài]
基本释义
中性
并列
古义
原指甘草有稳定调和众药之功,使其发挥疗效,同时又能解众药之毒,使毒性排出体外。
今义
后多用来指安定国内,抵御外患。
安:安定。
内:内部。
攘:排除;排斥。
外:外面,外部。与“内“﹑“里”相对。
例 句
首先应该把内部关系协调好,
安内攘外
,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抽薪止沸
同义异形
词组
攘外安内
出 处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
引 证
1.
(陛下)乃命多官会议,其为安内攘外虑也至矣。
明·林聪·《议赐也先敕书称号疏》
2.
凡所以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在当局诸公已筹之稔矣。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3.
你该当把他们领导起来,作安内攘外的工作。
现代·郭沫若·《豕蹄·贾长沙痛哭》
4.
十余年来,内外用兵,国家精疲力竭,苦于支撑,几乎成为不治之症。目今欲同时安内攘外,纵然有诸葛孔明之智,怕也无从措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七章
5.
臣待罪行间,不宜复预闻朝政,然安内乃攘外之本,故敢痛切密陈。
明·史可法·《(明)史可法集·二·请讨贼御敌以图恢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