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韩国有位名叫韩娥的奇女子,她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清澈得像山间流淌的泉水,悠扬得如同微风中轻轻摇曳的风铃。有一回,她踏上了前往齐国的旅途,不料途中盘缠用尽,陷入了困境。为了生计,她鼓起勇气,在齐国的雍门广场上开始了卖唱的生活。
韩娥一开嗓,那歌声就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广场上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被这动人的旋律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更令人称奇的是,当韩娥结束表演,离开广场后,那歌声似乎并未随之消散,而是化作了一缕缕余音,在空中盘旋,甚至在屋梁间久久回荡,让人三日之内,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那美妙的歌声,久久不愿散去。从此以后,“余音绕梁”这个词就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极其美妙,让人难以忘怀的绝佳比喻。不仅如此,它还有了“余响绕梁”、“余妙绕梁”、“余韵绕梁”等多种说法,每一种都蕴含着对这美妙音乐无尽的赞美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