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记载,成公六年之际,楚国大军压境,郑国面临极大危机。作为盟友的晋国决定出兵援救郑国,并策划在途中对蔡国发动攻击。得知此消息后,楚君迅速组织兵力以援助蔡国。
在绕角的战场上,晋楚两军短兵相接,准备展开激战。然而,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晋军主帅栾书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抉择。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向他进言:“我们此次出征的初衷是为了解救郑国,如今郑国已安全无虞。如果我们继续进攻蔡国,将违背了我们原本的仁义之心。即使我们能够战胜楚国,也会因此受到世人的非议。因此,我们应当选择退兵。”栾书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纳他们的建议,撤军回国。
两年后,栾书再次率领军队攻打蔡国,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次的行动,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正义之战。当时,有君子感慨道:“从善如流,真是明智之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栾书能够像流水一样自然地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展现出他乐于听取善言、从善如流的优秀品质。
成语“从善如流”便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一个人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乐于从善,如同流水般自然顺畅。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称作“
从善若流”,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