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朽拉枯
[cuī xiǔ lā kū]
点击听摧朽拉枯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基本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
比喻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摧:破坏。
朽:朽烂的木头。
拉:折断。
枯:枯草。
例  句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政府以摧朽拉枯之势,将一批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成语故事
在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和王敦兄弟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了东晋政权。王敦因此得到了大将军和荆州牧的职位。然而,随着司马睿开始限制王氏家族的权力,王敦开始策划反叛。在王敦准备从武昌起兵之前,他试图说服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同参与叛乱。但甘卓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有一位谋士向甘卓建议,可以先暂时答应王敦,等王敦的军队东下之后,再设法讨伐他。但甘卓担心这样做会让他事后难以解释自己的行为,所以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甘卓的参军李梁则建议他以静制动,无论王敦的叛乱成功与否,甘卓都将得到朝廷的重用,因此不必急于出兵。然而,甘卓的主簿邓骞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是天赐良机,因为王敦的兵力并不强大,甘卓有能力战胜他。邓骞对甘卓说:“将军,攻打武昌就如同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一样容易,您无需过多顾虑。”但甘卓依然犹豫不决,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最终,他被王敦的同谋周虑等人暗杀。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摧枯拉朽”这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就像摧毁干枯的草木一样。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力量。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做这件事就像踩碎枯枝烂叶一样简单”。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清·昭梿·《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