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有所长
[cùn yǒu suǒ cháng]
点击听寸有所长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紧缩
基本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
比喻
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寸:市制长度单位,1尺的十分之一,约合3.33厘米。
有:跟“无”“没”相对。表示估量或比较。
所长:擅长之处,长处。
例  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正所谓寸有所长,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他们的长处。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昏庸的楚怀王不仅不接受屈原的进言,反而听信谗言,把他流放到了外地。屈原被楚王流放后,依然忠于祖国和人民,他无法回到都城,内心十分烦乱,于是向太卜郑詹尹问卜。
屈原问他:“我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被君王流放,我到底是应该坚持真理呢?还是该同流合污?”詹尹说道:“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大意是: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您还是按照自己的心志,实行自己的主张吧。我实在无法解决你的困惑啊!
这就是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出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该成语有时也单独作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使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各有千秋
各有所长
反义词
尺有所短
同义异形
词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  处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卜居》
引  证
1.
鄙语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赞》
2.
凡所记录,多合事宜。寸有所长,贤于班、马远矣。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
3.
繇此观之夫士亦华堕颠而後可用耳闾丘印曰:不然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骅骝骥天下之俊马也。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