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逍遥游》的篇章中,我们得知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接舆的隐士,他以其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他独自生活,远离尘嚣,不与人世有太多的交集。接舆以《凤兮歌》讽刺了孔子的教义,更以其孤傲的态度拒绝了与孔子交谈的机会,因此,人们将他尊称为“楚狂人”。
有一天,肩吾和连叔在闲聊时谈到了这位楚狂人。肩吾问连叔是否听说过接舆这个名字,连叔虽略有耳闻,但对他并不甚了解。肩吾于是开始描述他对接舆的印象:“我曾听闻接舆的言论,那些话语宏大得仿佛没有边际,一旦说出便如流水般难以回头。我听后深感惊愕与困惑,那言语就如同银河般深邃无边,又如两条
截然不同的道路,完全超出了常人的理解。”
连叔听后,对接舆的言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好奇地问肩吾接舆到底说了些什么。肩吾回答道:“他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居住着一位超凡脱俗的神仙。这位神仙的肌肤如同白雪般纯净,他不需要人间的食物,只靠饮露水和呼吸清新的空气为生。他还说,这位神仙每日都乘着神龙,在云雾中自由翱翔,游历四方。这样的描述,实在太过离奇,让人难以置信。”
于是,“大有径庭”这个成语便由此诞生,后人也常称之为“大相径庭”,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差距极大,或者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