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
[jí yè chéng qiú]
点击听集腋成裘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兼语
基本
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
比喻
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
今义
后用比喻积少成多,集小成大。
集:集合;聚集。
腋:指狐腋下的一小块皮毛。
成:变成,成为。
裘:皮袍。
例  句
1. 以人民手中的积余和可能节约的资金,集腋成裘,变为国家建设的有用的资金,既发扬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又可以鼓励储蓄。
2. 这种联合企业的规模确实不大,但是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如果全国建设几百个,产量就非常可观。
成语故事
墨子,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张举拔贤人,一定要打破等级制度,将尚贤真正落实在政治上。贤良之士是国家之宝,要治国,先要萃集精英、广纳贤士,因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里的水,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然将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轻柔难得,至为珍贵。所以墨子便用此来说明贤良之士的多寡,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兴衰,所以国君应该亲近人才,尊重人才,将人才聚集,并加以重用,国家才能强盛不衰。
同义异形
词组
众毛攒裘
集腋为裘
出  处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战国·墨子·《墨子·亲士》
引  证
1.
赵恒惕开口道:“……湖南各路民军骁勇善战,如果予以整顿,集腋成裘,积少成多,谅必也很热闹,将军以为如何?” 当代·唐人·《北洋军阀演义》·第一九回
2.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古人的这些话确实是说得很好的。 当代·斯霞·《热爱是前提,学问靠积累》
3.
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一回
4.
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 现代·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
5.
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