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南安王传》中详细描述了北魏孝文帝南伐时的关键一战:“徼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视下,隔水为营。”这段文字讲述了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统帅大军南下征讨南齐的历史场景。当梁汉别道都将拓跋英领兵至沮水时,遭遇南齐将领尹绍祖、梁季群等人的顽强抵抗。南齐军队两万余人,在徼山设下重重防线,分兵数处,利用高地优势和水域屏障,构筑了坚不可摧的阵地。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拓跋英迅速制定了战术策略。他指出,虽然敌军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因此,他提议集中精锐兵力,专攻敌军的一处营地,使其无法相互救援。一旦突破一点,其他营地必将自乱阵脚。拓跋英依计而行,率精锐部队三面夹击敌军,果然如他所料,敌军因无法及时救援而陷入混乱。最终,一处阵地被攻破,其余阵地也相继崩溃。拓跋英乘胜追击,生擒了梁季群,斩获敌军首级三千余,俘虏士兵七百余人。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拓跋英的智勇双全,也让“居高视下”这一战术思想深入人心。后来,“居高视下”逐渐演化为“居高临下”这一成语,用以形容占据高处俯视下方的有利地势,或者形容人具有超凡的气度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