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直
[jiǎo wǎng guò zhí]
点击听矫枉过直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补充
基本
矫正弯的东西超过限度,结果又弯向另一方。
比喻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纠正,把弯曲的弄直。
枉:弯曲。
过: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
直:跟“曲”相对。
例  句
在纠正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时,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避免矫枉过直,以免在打击错误行为的同时,也损害了无辜者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成语故事
据《越绝书・卷一五・越绝篇叙外传记十九》载:春秋时,伍氏一家本在楚国仕宦,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杀,只有他一人逃到吴国。由于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他帮助吴国从衰微的国势走向富强,进而使吴成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从来没有忘记楚平王的杀父之仇。后来楚国攻伐蔡国,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国的名义,发动吴兵攻打楚国,攻下楚国的都城郢。此时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复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们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笞尸骨。后人评论这件事情,认为:“儿子为父亲复仇,臣子讨伐逆贼,本来是发自至诚之举,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经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后来“矫枉过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原文的“矫枉过直”演变而出,用来指人纠正偏差超过适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同义异形
引  证
1.
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东汉·班固·《汉书·外 戚传》·九七下
2.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东汉·仲长统·《法诫篇》
3.
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过直。 近代·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
4.
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东汉·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