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纷排难
[jiě fēn pái nán]
点击听解纷排难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指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解纷:排解纷乱;排解纠纷。
排难:排除危难。
例  句
1. 在社区里,他总是热心地帮助邻居解纷排难,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2. 在国际关系中,外交官们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解纷排难,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成语故事
在公元前258年的乱世之中,秦国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紧紧围困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魏王得知此事后,派遣了辛垣衍出使赵国,试图以秦昭王即将称帝为借口,迫使赵王屈服。恰逢此时,齐国的智者鲁仲连正在赵国做客。他听闻了辛垣衍的意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慨。于是,他找到辛垣衍,言辞犀利地质问道:“秦国固然强大,但魏国亦非弱小之辈。为何秦国一旦取得一次胜利,你们便要尊其为帝?秦国野心勃勃,贪婪无度,一旦称帝,必将肆意插手诸侯事务,那时魏王又将如何自处?你又如何保证自己昔日的地位与荣耀?”辛垣衍被鲁仲连的言辞深深触动,他感到无比惭愧,于是向鲁仲连鞠躬致歉。事后,平原君欲以千金作为奖赏赠予鲁仲连,以表彰他的智勇与义举。然而,鲁仲连却婉言谢绝道:“我所崇尚的士人之贵,便在于他们能无偿地为他人排忧解难。若我接受了这千金之赏,那我岂不成了那追名逐利的商贾?如此行为,我鲁仲连怎能接受。”说完,鲁仲连便潇洒地离去,从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这一传奇的故事被后人传颂千年,并演化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排难解纷”。这个成语不仅代表了排除危难、解决纠纷的英勇与智慧,更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同义异形
词组
排难解纷
排患解纷
引  证
1.
名遂功成,辱杀三千之客;解纷排难,惭生十九之人。 唐·徐寅·《毛遂请备行赋》
2.
贤者急病让夷,心非望报;高人解纷排难,口不言功。 清·阎尔梅·《崆峒山赋》
3.
至于乡邑有公事,或吊死问疾、解纷排难之故,虽劳苦,未尝不躬亲也。 清·朱奇龄·《先伯父罍庵先生行略》
4.
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坐豶其牙,是以土酋睦而惧。 明·唐顺之·《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