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郑玄在书房里翻阅《诗经》,读到其中一篇描述人们欢庆丰收的诗歌时,他深深地被打动了。诗歌中描绘了一幅热闹喜庆的画面: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后,围坐在一起,欢快地歌唱,手舞足蹈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郑玄有感而发,在序文中写下了自己对诗歌本质的见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在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也,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也;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内心的情感通过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当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时,人们会借助叹息;当叹息还无法满足时,人们会转向歌唱;而当歌唱也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时,人们便会不自觉地让手舞动,让足蹈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