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乐府诗《相和歌辞·相和曲》中,有首名为《鸡鸣》的诗篇,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反常现象。诗中这样写道:“兄弟四五人,同朝为侍中,时常聚首乐,路旁观众多。金光闪闪马,显贵无比耀。桃李并生井边,互为邻舍。若虫咬桃根,李树会替桃僵。连树木尚能相帮,兄弟间却忘情忘义。”
故事传说,五位贪图享乐的兄弟意外得到皇帝的青睐,被封为侍中郎,从此过上了奢侈的生活,显赫一时。然而,当其中一人身陷囹圄,其余兄弟却各怀鬼胎,不顾手足之情。因此,人们感叹,井旁的桃树和李树虽互为邻居,但李树愿为桃树承受虫蛀之苦直至枯萎,而兄弟之情却不及这树木之间的情谊。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李代桃僵”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兄弟间应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现在,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替人受过或代人受过的情况。在军事谋略上,它也指代在敌强我弱或双方势均力敌时,采取以小换大、以弱胜强的策略。此外,它还有“僵李代桃”和“桃僵李代”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