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章累牍
[lián zhāng lěi dú]
点击听连章累牍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连:相接,连续。
章:诗歌文辞的段落。
累:重叠,堆积。
牍:古代在上面写字的木简。
例  句
1. 他在报告中连章累牍地阐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引起同事们的重视。
2. 这篇论文连章累牍地引用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案例,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在创作文章时过于追求华丽的词藻,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实质。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隋朝,引起了隋文帝杨坚的忧虑。隋文帝的治书侍御史李谔也反感这种浮夸的文风,特地写了一篇《上隋文帝书》。李谔写道:“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大意是: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他进一步指出,这样下去,世人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绔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只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隋文帝阅读了李谔的奏章后,深以为然,频频点头。于是,他下令:“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成语“连篇累牍”就此诞生,用于形容文章篇幅多,文字冗长罗嗦,也作“连章累牍”、“累牍连篇”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出  处
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
唐·刘知幾·《史通·核才》
引  证
1.
隐居(陶弘景)以工草隶闻见于史传,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诸《法书要录》。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八·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
2.
咏梅诗,自唐以来,多连章累牍以求胜。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四
3.
顷,尝有一士焉,以草茅疏贱,不为禄诱,不为祸怵,连章累牍,抗论今日任兼将相之大臣。 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