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
(臺,檯颱)
tái ㄊㄞˊ
◎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 量词:一台戏。
◎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 桌子、案子:写字台。
◎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姓。
◎ 台
broadcasting station dais desk platform stage support
详细字义
◎ 台 Tāi
〈名〉
(1) 地名。“台州”的简称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2) 另见 tái
词性变化
◎ 台
臺 tái
〈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14) 姓
◎ 台
臺 tái
〈量〉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 台
檯 tái
〈名〉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desk;table]。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 台
颱 tái
〈名〉
(1) 台风的简称 [typhoon]。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①][yí]
[《廣韻》與之切,平之,以。]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后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②][tái]
[《廣韻》土來切,平咍,透。]
(1)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2)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3)通“鮐”。参见“台2背”。
[③][tāi]
(1)用于地名、山名。
(2)同“胎”。
[④][sì]
[《集韻》祥吏切,去志,邪。]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⑤][tái]
“臺1”的简化字。
[⑥][tái]
“檯1”的简化字。
[⑦][tái]
“颱1”的简化字。
[上古音]:之部定母,d?
[广 韵]:與之切,上平7之,yí,止開三平之以
[平水韵]:上平四支·上平十灰
[唐 音]:*t?i
[国 语]:tái,yí,tāi
[粤 语]:ji4toi4
沈尹默
魏碑
虞世南
虞世南
沈尹默
沈尹默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之谦
颜真卿多宝塔体
颜真卿多宝塔体
魏碑
魏碑
魏碑
柳公权
柳公权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
赵之谦
赵之谦
柳公权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沈尹默
沈尹默
虞世南
柳公权
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欧阳询
水岛修三
王知敬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虞世南
元珍墓志
张公礼
魏碑
魏碑
魏碑
颜真卿多宝塔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张猛龙碑
赵之谦
智永
智永
智永
智永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沈尹默小字
颜家庙碑
欧阳询
褚遂良
欧阳询
欧阳询
欧阳询
王铎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张即之
行书-米芾
张即之
张即之
张即之
王壮为
张即之
张即之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蔡襄
韩绎
韩绎
敬世江
李邕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彭桷
苏轼
王铎
王献之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
黄庭坚
黄庭坚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郑板桥
王壮为
王壮为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邓石如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邓石如
隶书-何绍基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