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的意思

《纪》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纪的基本信息

纪的笔画顺序

纪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纪》字同部首汉字

含《纪》的成语

基本解释


(紀)
jì   ㄐㄧˋ
◎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

英文翻译


age   discipline   epoch   period   recor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紀 Jǐ
〈名〉
(1) 姓
(2) 另见 jì 
词性变化

紀 jì 
〈动〉
(1) 处理;治理 [handle;manage]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record]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汉语字典

[①][jì]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纪1”的繁体字。
(1)丝缕的头绪。
(2)引申为事物的端绪。
(3)别理散丝的头绪。引申为治理,综理。
(4)纲领;法度。
(5)指能起纲纪作用的人。
(6)法则;准则。
(7)纪律。
(8)终极。
(9)仆人。
(10)岁、月、日、星辰、历数,皆称“紀”。
(11)日月相会。
(12)年岁。
(13)通“記”。记载;记录。
(14)通“杞”。《诗·秦风·终南》:“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紀,讀爲杞。堂讀爲棠。條、梅、杞、棠,皆木名也。紀、堂,假借字耳。考《白帖》終南山類引《詩》正作'有杞有棠'。”一说,紀,通“基”。毛传:“紀,基也。堂,畢道平如堂也。”
(15)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16)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千五百年为一纪。
(17)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世。
(18)古代历法名词。我国汉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章,章置七闰月;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
(19)地质学名词。次于“代”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一个代包括几个纪,如古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在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系”,如寒武系、奥陶系等。
(20)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帝王的事迹及有关大事。
(21)古国名。西周金文作“己”。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东南。战国时为齐邑,改称剧。
[②][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纪2”的繁体字。
姓。汉有纪信。见《史记·高祖本纪》。

音韵参考

[上古音]:之部見母,ki?
[平水韵]:上声四纸
[粤 语]:gei2gei3
[闽南语]:ki2,kh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紀; 康熙笔画:9; 页码:页944第25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

康熙字典第944页图片

  • 柳公权的纪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纪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纪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纪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纪字楷书

    赵之谦

  • 魏碑的纪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纪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褚遂良的纪字楷书

    褚遂良

  • 柳公权的纪字楷书

    柳公权

  • 贯名海屋的纪字楷书

    贯名海屋

  • 欧阳询的纪字楷书

    欧阳询

  • 颜真卿的纪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纪字楷书

    颜真卿

  • 虞世南的纪字楷书

    虞世南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纪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智永的纪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纪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纪字楷书

    欧阳询

  • 欧阳询的纪字楷书

    欧阳询

  • 褚遂良的纪字楷书

    褚遂良

  • 张即之的纪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纪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纪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陆柬之的纪字行书

    陆柬之

  • 董其昌的纪字行书

    董其昌

  • 董其昌的纪字行书

    董其昌

  • 敬世江的纪字行书

    敬世江

  • 康有为的纪字行书

    康有为

  • 李世民的纪字行书

    李世民

  • 李世民的纪字行书

    李世民

  • 米芾的纪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纪字行书

    米芾

  • 欧阳修的纪字行书

    欧阳修

  • 苏轼的纪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纪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纪字行书

    苏轼

  • 王羲之的纪字行书

    王羲之

  • 赵佶的纪字行书

    赵佶

  • 赵孟頫的纪字行书

    赵孟頫

  • 赵孟頫的纪字行书

    赵孟頫

  • 王壮为的纪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纪字行书

    王壮为

  • 王铎的纪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纪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纪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纪字草书

    毛爷爷

  • 出师颂的纪字草书

    出师颂

  • 贺知章的纪字草书

    贺知章

  • 敬世江的纪字草书

    敬世江

  • 孙过庭的纪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纪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纪字草书

    孙过庭

  • 索靖的纪字草书

    索靖

  • 武则天的纪字草书

    武则天

  • 徐伯清的纪字草书

    徐伯清

  • 智永的纪字草书

    智永

  • 傅山的纪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纪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纪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曹全碑的纪字隶书

    曹全碑

  • 唐玄宗的纪字隶书

    唐玄宗

  • 曹全碑的纪字隶书

    曹全碑

  • 陈鸿寿的纪字隶书

    陈鸿寿

  • 肥致碑的纪字隶书

    肥致碑

  • 郭有道碑的纪字隶书

    郭有道碑

  • 居延简的纪字隶书

    居延简

  • 居延简的纪字隶书

    居延简

  • 李权的纪字隶书

    李权

  • 马王堆帛书的纪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纪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纪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史晨碑的纪字隶书

    史晨碑

  • 吴让之的纪字隶书

    吴让之

  • 叶慧明碑的纪字隶书

    叶慧明碑

  • 隶书-金农的纪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纪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纪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纪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纪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碑篆额的纪字篆书

    碑篆额

  • 楚帛的纪字篆书

    楚帛

  • 邓石如的纪字篆书

    邓石如

  • 方去疾的纪字篆书

    方去疾

  • 汉镜的纪字篆书

    汉镜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纪字篆书

    汉印

  • 胡澍的纪字篆书

    胡澍

  • 刘喜海的纪字篆书

    刘喜海

  • 吴昌硕的纪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纪字篆书

    吴大澂

  • 吴让之的纪字篆书

    吴让之

  • 吴砖的纪字篆书

    吴砖

  • 吴砖的纪字篆书

    吴砖

  • 吴砖的纪字篆书

    吴砖

  • 吴砖的纪字篆书

    吴砖

  • 绎山碑的纪字篆书

    绎山碑

  • 赵之谦的纪字篆书

    赵之谦

  • 邓石如的纪字篆书

    邓石如

  • 吴昌硕的纪字篆书

    吴昌硕

  • 赵之谦的纪字篆书

    赵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