菑的意思

菑的汉字图片

菑的基本信息

《菑》字同部首汉字

基本解释


zī  ㄗˉ
◎ 初耕的田地。
◎ 开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 姓。

zāi  ㄗㄞˉ
◎ 古同“灾”:“不逢天菑,不遇人害。”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ī 
〈名〉
(1) (形声。从艸,甾( zī )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2) 同本义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尔雅》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菑畬(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4)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withered trees]
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
词性变化
zī 
〈动〉
(1) 开垦;耕耘 [open up wasteland;reclaim wasteland;plough and weed]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书·大诰》
(2) 又如:菑畬(耕耘;又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开拓;平定)
(3) 另见 zāi “灾”

汉语字典

[①][zī]
[《廣韻》側持切,平之,莊。]
亦作“葘1”。“載5”的被通假字。
(1)初耕的田地。亦泛指农田。
(2)开垦;耕耘。
(3)引申为除去。
(4)茂密的草丛。
(5)通“緇”。
(6)姓。见《通志·氏族三》。
[②][zì]
[《集韻》側吏切,去志,莊。]
亦作“葘2”。
(1)直立未倒的枯木。
(2)围墙。
(3)通“倳”。树立;插入。
(4)剖析。参见“菑2栗”。
[③][zāi]
[《集韻》將來切,平咍,精。]
同“災1”。
(1)灾害;灾难。
(2)危害;伤害。

音韵参考

[广 韵]:側持切,上平7之,zhī,止開三平之莊
[平水韵]:上平四支·上平十灰
[粤 语]:zi1zo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菑;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037第24
〔古文〕

康熙字典第1037页图片

  • 柳公权的菑字楷书

    柳公权

  • 魏碑的菑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菑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虞世南的菑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菑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菑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之谦的菑字楷书

    赵之谦

  • 智永的菑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菑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菑字楷书

    欧阳询

  • 行书-米芾的菑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菑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菑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菑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菑字行书

    王铎

  • 王壮为的菑字行书

    王壮为

  • 傅山的菑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菑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金农的菑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菑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说文解字的菑字篆书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