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意思

《闻》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闻的基本信息

闻的笔画顺序

闻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闻》字同部首汉字

含《闻》的成语

基本解释


(聞)
wén  ㄨㄣˊ
◎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 姓。

英文翻译


famous   reputation   hear   learn   news   nose   smell   snuff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聞 wén 
〈动〉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问”。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词性变化

聞 wén 
〈名〉
(1)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汉语字典

[①][wén]
[《廣韻》無分切,平文,微。]
“闻1”的繁体字。
(1)听见。
(2)指听说,知道。
(3)知识;见闻;消息。
(4)接受。
(5)传布;传扬;传告。
(6)指使君主听见,谓向君主报告。亦泛指向上级或官府报告。
(7)有名;著称。
(8)嗅。
(9)趁。表示及时。
(10)用同“模”。效法;学习。
(11)用同“模”。模样,形状。参见“聞樣”。
(12)姓。
[②][wèn]
[《廣韻》亡運切,去問,微。]
“闻2”的繁体字。
(1)声誉,名声。
(2)通“問”。慰问。
(3)通“問”。询问。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十二文·去声十三问
[粤 语]:man4
[闽南语]:bu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耳字部】 聞;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43第12
〔古文〕

康熙字典第1343页图片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闻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魏碑的闻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闻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闻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闻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闻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闻字楷书

    赵之谦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闻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沈尹默的闻字楷书

    沈尹默

  • 褚遂良的闻字楷书

    褚遂良

  • 柳公权的闻字楷书

    柳公权

  • 蔡襄的闻字楷书

    蔡襄

  • 褚遂良的闻字楷书

    褚遂良

  • 褚遂良的闻字楷书

    褚遂良

  • 柳公权的闻字楷书

    柳公权

  • 欧阳询的闻字楷书

    欧阳询

  • 颜真卿的闻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闻字楷书

    颜真卿

  • 虞世南的闻字楷书

    虞世南

  • 元珍墓志的闻字楷书

    元珍墓志

  • 赵佶的闻字楷书

    赵佶

  • 赵孟頫的闻字楷书

    赵孟頫

  • 智永的闻字楷书

    智永

  • 智永的闻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闻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沈尹默小字的闻字楷书

    沈尹默小字

  • 张猛龙碑的闻字楷书

    张猛龙碑

  • 褚遂良的闻字楷书

    褚遂良

  • 颜家庙碑的闻字楷书

    颜家庙碑

  • 欧阳询的闻字楷书

    欧阳询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闻字行书

    王壮为

  • 张即之的闻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闻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闻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闻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闻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欧阳询的闻字行书

    欧阳询

  • 蔡京的闻字行书

    蔡京

  • 蔡襄的闻字行书

    蔡襄

  • 蔡襄的闻字行书

    蔡襄

  • 查升的闻字行书

    查升

  • 董其昌的闻字行书

    董其昌

  • 董其昌的闻字行书

    董其昌

  • 高邕的闻字行书

    高邕

  • 何凌汉的闻字行书

    何凌汉

  • 何绍基的闻字行书

    何绍基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近人的闻字行书

    近人

  • 近人的闻字行书

    近人

  • 敬世江的闻字行书

    敬世江

  • 空海的闻字行书

    空海

  • 李瑞清的闻字行书

    李瑞清

  • 李世民的闻字行书

    李世民

  • 李世民的闻字行书

    李世民

  • 李邕的闻字行书

    李邕

  • 柳公权的闻字行书

    柳公权

  • 米芾的闻字行书

    米芾

  • 秦观的闻字行书

    秦观

  • 苏轼的闻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闻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闻字行书

    苏轼

  • 王宠的闻字行书

    王宠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羲之的闻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闻字行书

    王羲之

  • 文彦博的闻字行书

    文彦博

  • 文征明的闻字行书

    文征明

  • 颜真卿的闻字行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闻字行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闻字行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闻字行书

    颜真卿

  • 叶梦得的闻字行书

    叶梦得

  • 张孝祥的闻字行书

    张孝祥

  • 赵孟頫的闻字行书

    赵孟頫

  • 赵孟頫的闻字行书

    赵孟頫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闻字行书

    黄庭坚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闻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闻字行书

    郑板桥

  • 怀素的闻字草书

    怀素

  • 柳公权的闻字草书

    柳公权

  • 毛爷爷的闻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闻字草书

    智永

  • 敬世江的闻字草书

    敬世江

  • 苏轼的闻字草书

    苏轼

  • 孙过庭的闻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闻字草书

    孙过庭

  • 王宠的闻字草书

    王宠

  • 王铎的闻字草书

    王铎

  • 王献之的闻字草书

    王献之

  • 文征明的闻字草书

    文征明

  • 徐伯清的闻字草书

    徐伯清

  • 张瑞图的闻字草书

    张瑞图

  • 徐伯清的闻字草书

    徐伯清

  • 张孝祥的闻字草书

    张孝祥

  • 傅山的闻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闻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衡方碑的闻字隶书

    衡方碑

  • 唐玄宗的闻字隶书

    唐玄宗

  • 邓石如的闻字隶书

    邓石如

  • 郭有道碑的闻字隶书

    郭有道碑

  • 华山神庙碑的闻字隶书

    华山神庙碑

  • 金农的闻字隶书

    金农

  • 礼器碑的闻字隶书

    礼器碑

  • 楼兰简的闻字隶书

    楼兰简

  • 马王堆帛书的闻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闻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闻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闻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伊立勋的闻字隶书

    伊立勋

  • 伊秉绶的闻字隶书

    伊秉绶

  • 泰山金刚经的闻字隶书

    泰山金刚经

  • 袁博碑的闻字隶书

    袁博碑

  • 隶书-何绍基的闻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闻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闻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闻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金农的闻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闻字隶书

    隶书-金农

  • 大盂鼎的闻字篆书

    大盂鼎

  • 邓石如的闻字篆书

    邓石如

  • 古文的闻字篆书

    古文

  • 韩仁铭的闻字篆书

    韩仁铭

  • 韩天衡的闻字篆书

    韩天衡

  • 汉印的闻字篆书

    汉印

  • 汗简的闻字篆书

    汗简

  • 李阳冰的闻字篆书

    李阳冰

  • 利簋的闻字篆书

    利簋

  • 马国权的闻字篆书

    马国权

  • 毛公鼎的闻字篆书

    毛公鼎

  • 三体石经的闻字篆书

    三体石经

  • 孙星衍的闻字篆书

    孙星衍

  • 王孙浩钟的闻字篆书

    王孙浩钟

  • 魏乐唐的闻字篆书

    魏乐唐

  • 魏乐唐的闻字篆书

    魏乐唐

  • 魏乐唐的闻字篆书

    魏乐唐

  • 魏乐唐的闻字篆书

    魏乐唐

  • 吴大澂的闻字篆书

    吴大澂

  • 吴大澄的闻字篆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闻字篆书

    吴让之

  • 信阳楚简的闻字篆书

    信阳楚简

  • 徐三庚的闻字篆书

    徐三庚

  • 徐三庚的闻字篆书

    徐三庚

  • 盂鼎的闻字篆书

    盂鼎

  • 赵之谦的闻字篆书

    赵之谦

  • 中山王鼎的闻字篆书

    中山王鼎

  • 大盂鼎的闻字篆书

    大盂鼎

  • 吴大澄的闻字篆书

    吴大澄

  • 徐三庚的闻字篆书

    徐三庚

  • 赵之谦的闻字篆书

    赵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