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子虚乌有
[zǐ xū wū yǒu]
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
基本
指假设的、不真实的或不存在的事情。
子虚:并非实有。
乌有:哪有此事。泛指虚构的、不存在的人或事物。
例 句
1.
他那些关于外星人入侵的言论,完全是
子虚乌有
的编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2.
市场上流传的那种能瞬间减肥的神奇药水,不过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制造的
子虚乌有
的噱头罢了。
成语故事
司马相如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汉初著名的辞赋家。他写过一篇诸侯游猎活动的赋叫《子虚赋》。据说汉武帝看了后十分赞赏。赋文这样写道: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访问齐王,齐王率领了全国游猎的能手陪同子虚进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打猎活动。之后,有位乌有先生和子虚一起议论这次游猎的事,子虚竭力吹嘘楚王游猎的盛况,乌有认为这是在贬低齐王,于是辩论开了,有时甚至互相指责。尽管这游猎中的人写得有名有姓,事情也具体生动,实际上全是虚构的。作者取名“子虚”“乌有”,已暗示是编造的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荒诞不经
捕风捉影
海市蜃楼
空穴来风
一纸空文
无中生有
反义词
千真万确
铁证如山
无可置疑
证据确凿
同义异形
词组
乌有子虚
出 处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引 证
1.
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一〇〇下
2.
所以我们的“兴趣”,有时会从现代转到古代,乃至子虚乌有的幻想的世界。
现代·茅盾·《爱读的书》
3.
吾尝谓东坡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此是子虚乌有之事。
清·姚鼐·《惜抱轩全集·笔记六·宋史》
4.
罗贯中《三国演义》,多取材于陈寿、习凿齿之书,不尽子虚乌有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一〇·国初满洲武将得力于く三国演义〉》
5.
昌黎先生作《毛颖传》,在予且以为怪,旧史无足责焉。是传也,其文之有益于世者乎?观者其勿以子虚乌有视之。
元·许有壬·《涅阳侯传序》
6.
他把自己的心事诉说给冷先生。冷先生听了就笑了,说他早就听到闲人们说的这个闲话了,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
当代·陈忠实·《白鹿原》·一章
7.
这一节话和“关尹清贵”的思想很相符合,论理当不会是子虚乌有之属。
现代·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