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的意思

《乡》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乡的基本信息

乡的笔画顺序

乡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乡》字同部首汉字

含《乡》的成语

基本解释


(鄉)
xiāng  ㄒㄧㄤˉ
◎ 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反义词

英文翻译


countryside   native place   rural area   villag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鄉 xiāng 
〈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township]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countryside;rural area;country]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native place;home village]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place]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an unreal delightful country]。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villager]。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face to]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汉语字典

[①][xiāng]
[《廣韻》許良切,平陽,曉。]
“乡1”的繁体字。亦作“郷1”。亦作“鄊1”。“鄕1”的新字形。
(1)基层行政区划名。后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1)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四閭爲族,使之相葬;五族爲黨,使之相救;五黨爲州,使之相賙;五州爲鄉,使之相賓。”郑玄注:“鄉萬二千五百家。”《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成玄英疏:“鄉是萬二千五百家也。”《汉书·食货志上》:“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鄉。鄉,萬二千五百户也。”(2)春秋齐制,郊内二千家为一乡。《国语·齐语》:“五家爲軌,軌爲之長;十軌爲里,里有司;四里爲連,連爲之長;十連爲鄉,鄉有良人焉。”又:“管子於是制國以爲二十一鄉。”韦昭注:“二千家爲一鄉。”又郊外三千家为一乡。《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爲邑,邑有司;十邑爲卒,卒有卒帥;十卒爲鄉,鄉有鄉帥。”《管子·小匡》:“制五家爲軌,軌有長;六軌爲邑,邑有司;十邑爲率,率有長;十率爲鄉,鄉有良人。”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四》:“率,當依《齊語》作卒。”(3)春秋战国楚制,二千家为一乡。《鹖冠子·王鈇》:“五家爲伍,伍爲之長;十伍爲里,里置有司;四里爲扁(甸),扁(甸)爲之長;十扁(甸)爲鄉,鄉置師。”(4)汉制,万户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5)唐宋迄今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旧唐书·食货志上》:“百户爲里,五里爲鄉。”《宋史·袁燮传》:“合保爲都,合都爲鄉,合鄉爲縣。”清譚嗣同《改并浏阳城乡各书院公启》:“瀏陽書院凡六,城内曰南臺;東鄉曰獅山;曰洞溪;西鄉曰瀏西;南鄉曰文華;北鄉曰文光。”方之《乡长买笔》四:“清早,周红贞就跑到乡里来了。”
(2)区域;地方。
(3)泛指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
(4)指某种境界;情况。
(5)家乡。
(6)辈类。
(7)指身体上的穴位。
(8)古官名。乡大夫的略称。
(9)乡饮酒礼的略称。
(10)通“薌(香)”。
[②][xiàng]
[《集韻》許亮切,去漾,曉。]
“乡2”的繁体字。通“向1”。“鄕2”的新字形。
(1)窗户。
(2)方向;方位。
(3)面向,朝着。
(4)去,前往。
(5)趋向。
(6)向往;景仰。
(7)偏向,偏爱。
(8)从前,原先。
(9)面临,将要。参见“鄉2邇”、“鄉2晨”。
(10)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对象等。
(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③][xiǎng]
[《正字通》音享]
“乡3”的繁体字。“鄕3”的新字形。
(1)通“饗(享)”。享用。
(2)通“響”。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晓母,xiang
[平水韵]: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国 语]:xiāng,xiǎng,xiàng
[粤 语]:hoeng1

  • 柳公权的乡字楷书

    柳公权

  • 魏碑的乡字楷书

    魏碑

  • 虞世南的乡字楷书

    虞世南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乡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虞世南的乡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乡字楷书

    沈尹默

  • 沈尹默的乡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乡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之谦的乡字楷书

    赵之谦

  • 龙草庐的乡字楷书

    龙草庐

  • 牛橛造像的乡字楷书

    牛橛造像

  • 饶介的乡字楷书

    饶介

  • 苏孝慈墓志的乡字楷书

    苏孝慈墓志

  • 颜真卿的乡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乡字楷书

    颜真卿

  • 虞世南的乡字楷书

    虞世南

  • 元倪墓志的乡字楷书

    元倪墓志

  • 张猛龙碑的乡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乡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乡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猛龙碑的乡字楷书

    张猛龙碑

  • 褚遂良的乡字楷书

    褚遂良

  • 颜家庙碑的乡字楷书

    颜家庙碑

  • 欧阳询的乡字楷书

    欧阳询

  • 行书-米芾的乡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乡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乡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乡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乡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董其昌的乡字行书

    董其昌

  • 董其昌的乡字行书

    董其昌

  • 董其昌的乡字行书

    董其昌

  • 韩绎的乡字行书

    韩绎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金琮的乡字行书

    金琮

  • 敬世江的乡字行书

    敬世江

  • 李光地的乡字行书

    李光地

  • 李邕的乡字行书

    李邕

  • 饶介的乡字行书

    饶介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献之的乡字行书

    王献之

  • 王献之的乡字行书

    王献之

  • 文征明的乡字行书

    文征明

  • 文征明的乡字行书

    文征明

  • 吴琚的乡字行书

    吴琚

  • 武则天的乡字行书

    武则天

  • 赵雍的乡字行书

    赵雍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黄庭坚的乡字行书

    黄庭坚

  • 郑板桥的乡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乡字行书

    郑板桥

  • 王壮为的乡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乡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乡字行书

    王壮为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乡字行书

    王铎

  • 毛爷爷的乡字草书

    毛爷爷

  • 王铎的乡字草书

    王铎

  • 王羲之的乡字草书

    王羲之

  • 陈淳的乡字草书

    陈淳

  • 董其昌的乡字草书

    董其昌

  • 皇象的乡字草书

    皇象

  • 蒋璨的乡字草书

    蒋璨

  • 敬世江的乡字草书

    敬世江

  • 王羲之的乡字草书

    王羲之

  • 鲜于枢的乡字草书

    鲜于枢

  • 徐伯清的乡字草书

    徐伯清

  • 赵子昂的乡字草书

    赵子昂

  • 祝枝山的乡字草书

    祝枝山

  • 傅山的乡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乡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曹全碑的乡字隶书

    曹全碑

  • 曹全碑的乡字隶书

    曹全碑

  • 陈鸿寿的乡字隶书

    陈鸿寿

  • 邓石如的乡字隶书

    邓石如

  • 郛休碑的乡字隶书

    郛休碑

  • 楼兰简的乡字隶书

    楼兰简

  • 马王堆帛书的乡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乡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乡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马王堆帛书的乡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翁同和的乡字隶书

    翁同和

  • 熹平石经的乡字隶书

    熹平石经

  • 张君碑的乡字隶书

    张君碑

  • 隶书-金农的乡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乡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乡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乡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乡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邓石如的乡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邓石如的乡字篆书

    邓石如

  • 邓石如的乡字篆书

    邓石如

  • 风歌碑的乡字篆书

    风歌碑

  • 韩天衡的乡字篆书

    韩天衡

  • 汉.碑篆碑的乡字篆书

    汉.碑篆碑

  • 汉印的乡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乡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乡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乡字篆书

    汉印

  • 京叔鼎的乡字篆书

    京叔鼎

  • 李骆公的乡字篆书

    李骆公

  • 陆维钊的乡字篆书

    陆维钊

  • 潘主兰的乡字篆书

    潘主兰

  • 卫盉的乡字篆书

    卫盉

  • 魏乐唐的乡字篆书

    魏乐唐

  • 吴昌硕的乡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乡字篆书

    吴大澂

  • 吴大澄的乡字篆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乡字篆书

    吴让之

  • 杨沂孙的乡字篆书

    杨沂孙

  • 赵之谦的乡字篆书

    赵之谦

  • 赵之谦的乡字篆书

    赵之谦

  • 邓石如的乡字篆书

    邓石如

  • 吴昌硕的乡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澄的乡字篆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乡字篆书

    吴让之

  • 杨沂孙的乡字篆书

    杨沂孙

  • 赵之谦的乡字篆书

    赵之谦

  • 赵之谦的乡字篆书

    赵之谦